第148章 家祭
『如果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第(2/3)页
定是用尽了方法,才这些把难以下咽的坚果吃下肚,而得以存活。
所以才会有了后来的村庄,人们才会在这样的山野中繁衍生息的吧?
当然,这只是柳奕的一点“充满传奇”的猜想。
真实的情况,只有经历过真正苦难岁月的人才会知道。
像柳家人,现在毕竟还能守着些薄田,凭借自己的劳力艰苦过活。
起码,他们还能吃上真正的粮食,混个水饱。
柳奕当然希望,那只能依靠荒山的“恩赐”过活的艰难时日,永远不要出现在她的有生之年。
“忆苦思甜”的苦槠“凉粉”还有些日子才能吃上,这十月“家祭”的日子却已到来。
柳家人需要去给柳奕名分上的祖父母“扫墓”。
作为活着的日子都且捉襟见肘的穷苦人家,他们去世后也不可能享受到什么体面的葬仪。
——自然也就不可能有什么墓冢,什么墓碑,更不可能有什么棺椁。
所谓的扫墓,也就非常简单了。
听闻得最早的时候,民间还是讲老人去世得入殓棺材的。
比如柳奕听闻得周家的老人去世时,就是因“抬棺下葬”而惹出了波澜。
但随着朝野间慢慢开始提倡“薄葬”,尤其生活水平明显地渐渐不如以前,到了柳奕的祖父母去世的时节,他们便连棺材也不能用了。
大多数穷苦人家,只用一领苇席裹卷为葬,垒砌个小小的土堆便是坟茔。
其实不说什么“小民不得立碑”的王法,本地连个石匠都找不出多的,他们又上哪里刻碑去?
是以,大多数穷人家的坟茔都没有标志,全靠一代又一代“子孙后人”们在一年年的祭祀中,口耳转述。
尤其当爹的男人们,便很有责任对挂着鼻涕穿着开裆裤的儿子们指明,“恁处是你高祖牛翁之墓”,“个一处,又是恁族父伯叔的葬处……”
所谓法令都是给穷人立的,柳奕绝不相信经济条件更好的人家,不会给自家的“先人”立冢树碑。
他们当然也会和穷人家一样,害怕数代之后,没有子孙再记得自己,忘记了给他们祭祀供奉——不然,死去之后可还怎生享用?
只不过,穷苦人家所能倚靠的,便唯有子孙后代们的恁点好记性……呃,不,应当是“一片孝心”了。
譬如五代单传的柳家,到了这
(本章未完,请翻页)
第(2/3)页
定是用尽了方法,才这些把难以下咽的坚果吃下肚,而得以存活。
所以才会有了后来的村庄,人们才会在这样的山野中繁衍生息的吧?
当然,这只是柳奕的一点“充满传奇”的猜想。
真实的情况,只有经历过真正苦难岁月的人才会知道。
像柳家人,现在毕竟还能守着些薄田,凭借自己的劳力艰苦过活。
起码,他们还能吃上真正的粮食,混个水饱。
柳奕当然希望,那只能依靠荒山的“恩赐”过活的艰难时日,永远不要出现在她的有生之年。
“忆苦思甜”的苦槠“凉粉”还有些日子才能吃上,这十月“家祭”的日子却已到来。
柳家人需要去给柳奕名分上的祖父母“扫墓”。
作为活着的日子都且捉襟见肘的穷苦人家,他们去世后也不可能享受到什么体面的葬仪。
——自然也就不可能有什么墓冢,什么墓碑,更不可能有什么棺椁。
所谓的扫墓,也就非常简单了。
听闻得最早的时候,民间还是讲老人去世得入殓棺材的。
比如柳奕听闻得周家的老人去世时,就是因“抬棺下葬”而惹出了波澜。
但随着朝野间慢慢开始提倡“薄葬”,尤其生活水平明显地渐渐不如以前,到了柳奕的祖父母去世的时节,他们便连棺材也不能用了。
大多数穷苦人家,只用一领苇席裹卷为葬,垒砌个小小的土堆便是坟茔。
其实不说什么“小民不得立碑”的王法,本地连个石匠都找不出多的,他们又上哪里刻碑去?
是以,大多数穷人家的坟茔都没有标志,全靠一代又一代“子孙后人”们在一年年的祭祀中,口耳转述。
尤其当爹的男人们,便很有责任对挂着鼻涕穿着开裆裤的儿子们指明,“恁处是你高祖牛翁之墓”,“个一处,又是恁族父伯叔的葬处……”
所谓法令都是给穷人立的,柳奕绝不相信经济条件更好的人家,不会给自家的“先人”立冢树碑。
他们当然也会和穷人家一样,害怕数代之后,没有子孙再记得自己,忘记了给他们祭祀供奉——不然,死去之后可还怎生享用?
只不过,穷苦人家所能倚靠的,便唯有子孙后代们的恁点好记性……呃,不,应当是“一片孝心”了。
譬如五代单传的柳家,到了这
(本章未完,请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