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架
红歌的力量
导航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6章 《北京颂歌》

『如果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第(3/3)页
向全国播放,引起了很大的反响,得到了普遍的认可和喜爱。大家几乎都有这样的评价:好多年没有听到这么好的歌了。

多年后,李双江这样回忆《北京颂歌》的诞生:“我从中央音乐学院毕业后已经被分配到了新疆军区文工团。一天,我从田光手中接过了《北京颂歌》这首歌,田光嘱咐说:‘双江,你要用你的真诚和热情为这首歌加上翅膀。’当时正赶上全军分片汇演,我参加了兰州片的汇演,并演唱了这首歌……演唱这首歌时,伴奏乐器只有一架手风琴,但《北京颂歌》唱出后,即刻引起了轰动。”

1973年,李双江被调入总政歌舞团,回到了北京。不久,李双江就收到了中国唱片总公司和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约请,请他灌制唱片。李双江说:“记得通知我的时候对我说,要我唱得既有美声的激扬高亢,同时又要有民族的情感,体现洋为中用和古为今用,具有中西合璧的艺术效果。这首歌就这样唱红大江南北。”

李双江当时只有三十多岁,正是唱歌的好年纪。他声音清亮情感饱满,在声音的处理上,很好地把握了人民对首都北京、天安门广场、北京的早晨和全国人民的那种炽热的情感,他在录音之前一遍又一遍地反复练习,仅“灿烂的朝霞,升起在金色的北京”这一句歌词,就不知道下了多少功夫,并且到天安门去看太阳的升起。李双江的辛勤付出终于有了良好的回报,当他带着从未有过的庄严和震撼进入录音棚时,第一遍刚一录完,在场的人就热烈地鼓起掌来。李双江回忆说,这首歌只录了两遍,第二天清晨五点钟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就向全国播出了。一时间,大江南北到处都飞扬着李双江的歌声,一首《北京颂歌》不仅回响在整个天空,而且一扫“文革”以来带给人们压抑的阴霾。

当时文化部和中央人民广播电台领导建议找三种不同演唱风格的人,分别演唱《北京颂歌》,因此,除李双江外,还有另外两位歌唱演员,他们分别是李光羲和张越男。

和李双江一样,歌唱家李光羲时隔多年,再次回忆还是兴奋不已。

李光羲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导播室一气呵成完成了这首歌的演唱,李光羲说:“这首歌唱出来后,因为旋律美,歌词也写得好,非常贴切地表达出人们心中对未来的那种祝福和期盼之情,所以一下子就传唱开了。”《北京颂歌》承载着崭新的时代气息的优美旋律,飘进千家万户,传遍大江南北。气息宽广的《北京颂歌》给人们带来了清新的感觉和对未来美好的希望。

《北京颂歌》在当年的创作中还有第二段歌词,歌词是这样的:

火红的太阳,照耀在中南海上,

伟大的首都,你是毛主席居住的地方。

啊!北京啊北京,

大庆红旗向你飞舞,大寨红花向你开放,

捷报来自边疆海防,喜讯传遍村镇城乡。

啊!北京啊北京,

我们的红心和你一起跳动,我们的热血和你一起沸腾,

你迈开巨人的步伐,带领我们奔向美好的前程。

从这些歌词中,我们可以看到,第二段歌词明显带有70年代那个历史时期的痕迹,而在后来歌颂北京的歌曲中,像这样带有浓厚政治色彩的内容,渐渐地就越来越少了。

《北京颂歌》作为首都北京的一种象征,多年来在群众中一直广泛传唱,《北京颂歌》情感丰沛,旋律优美,即便在流行歌曲充斥的今天,依然以它特有的魅力吸引着广大的听众,特别是中老年朋友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