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在太行山上》
『如果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第(3/3)页
太行山上》是中国抗日歌曲的代表作之一。这首歌曲,为复二部曲式,由两部分组成。
第一部分歌颂太行山人民奋起抗战的伟大精神,气势宏大,虽然悲壮但是充满希望和自信。由两个乐段构成,前段抒情宽广,属小调色彩。乐曲开头部分“红日照遍了东方”是一个强有力的旋律上行,恰似红日东升,配以回响式的二声部,仿佛歌声在山谷中回荡,营造出此起彼伏、一呼百应的气氛。后段转入平行大调,豪迈的气势中又融入深情温柔的诉说,表现了军民鱼水之情。
第二部分描写活跃在太行山的子弟兵对敌斗争,乐观开朗,对战胜敌人充满自信。此部分为进行曲风格,节奏铿锵有力且具有弹性,生动地刻画了出没在高山密林、机智勇敢的游击队员形象。此部分的第二乐段高音区的切分节奏果敢有力,“敌人从哪里进攻,我们就要它在哪里灭亡”的歌声随着音调逐步向上推进,形成高潮,最后结束在小调上,前后呼应、完整统一。
和当时单声部的抗战歌曲相比,歌曲《在太行山上》所采用的二声部合唱形式,增加了艺术魅力,更准确、更形象地表现了太行山上的抗日斗争。
(三)
《在太行山上》写成后,在汉口抗战纪念宣传周歌咏大会上,由张曙、林路、赵启海等唱出,听众大声喝彩,要求再唱,此后《在太行山上》传遍了全国,太行山上的游击队以它为队歌,敌后根据地的老百姓、小孩子都会唱,到处都能听到“敌人从哪里进攻,我们就要他在哪里灭亡”的歌声。1938年拍摄的电影《太行风云》也选用这首歌作为插曲。
《在太行山上》以悠扬舒展而富有朝气的旋律,扎根在群众心里。作者把充满豪情的抒情旋律,同坚定有力的进行曲风格结合起来,使歌曲兼具战争时期的现实性和浪漫主义色彩,使每一个中国人都肃然产生爱国主义的豪情壮志,荡漾着庄严肃穆和博大浪漫主义的民族之魂。
如今,近70多年过去了,这首歌还在全国各地各阶层中广泛传唱着。
第(3/3)页
太行山上》是中国抗日歌曲的代表作之一。这首歌曲,为复二部曲式,由两部分组成。
第一部分歌颂太行山人民奋起抗战的伟大精神,气势宏大,虽然悲壮但是充满希望和自信。由两个乐段构成,前段抒情宽广,属小调色彩。乐曲开头部分“红日照遍了东方”是一个强有力的旋律上行,恰似红日东升,配以回响式的二声部,仿佛歌声在山谷中回荡,营造出此起彼伏、一呼百应的气氛。后段转入平行大调,豪迈的气势中又融入深情温柔的诉说,表现了军民鱼水之情。
第二部分描写活跃在太行山的子弟兵对敌斗争,乐观开朗,对战胜敌人充满自信。此部分为进行曲风格,节奏铿锵有力且具有弹性,生动地刻画了出没在高山密林、机智勇敢的游击队员形象。此部分的第二乐段高音区的切分节奏果敢有力,“敌人从哪里进攻,我们就要它在哪里灭亡”的歌声随着音调逐步向上推进,形成高潮,最后结束在小调上,前后呼应、完整统一。
和当时单声部的抗战歌曲相比,歌曲《在太行山上》所采用的二声部合唱形式,增加了艺术魅力,更准确、更形象地表现了太行山上的抗日斗争。
(三)
《在太行山上》写成后,在汉口抗战纪念宣传周歌咏大会上,由张曙、林路、赵启海等唱出,听众大声喝彩,要求再唱,此后《在太行山上》传遍了全国,太行山上的游击队以它为队歌,敌后根据地的老百姓、小孩子都会唱,到处都能听到“敌人从哪里进攻,我们就要他在哪里灭亡”的歌声。1938年拍摄的电影《太行风云》也选用这首歌作为插曲。
《在太行山上》以悠扬舒展而富有朝气的旋律,扎根在群众心里。作者把充满豪情的抒情旋律,同坚定有力的进行曲风格结合起来,使歌曲兼具战争时期的现实性和浪漫主义色彩,使每一个中国人都肃然产生爱国主义的豪情壮志,荡漾着庄严肃穆和博大浪漫主义的民族之魂。
如今,近70多年过去了,这首歌还在全国各地各阶层中广泛传唱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