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六章 大明变了
『如果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第(2/3)页
商品。
因皇长子的出现这一件喜庆的事如果搁在之前,自然是下面的孝敬上面,但今年开始却是换了一下,由上面给下面的孝敬。
似乎在无意之间,人们会发现整个社会已经在发生改变,从前那种尊卑秩序在逐渐被淘汰。
朱由校自己也没意识到这一点,作为一个在没有明确的等级的国度里生活的他看来这些是再正常不过的事,而真正让他不可思议的事,自己真的把历史改变的越来越不一样了,因为按照正常的历史,自己这个朱由校皇帝是不应该有子嗣的。
不过,有了皇长子就并不意味着大明的政坛从此后会一帆风顺。
新的事物的出现往往意外着新的事件新的斗争的开始。
远在满清盛京城做驻清特使的刘宗周和史可法两人也得知了当今天子有了皇长子的消息,两人还宴请了满清的上流阶层贵族,其中包括皇太极等人,并向他们传达了这一喜讯。
虽然对于皇太极等满清贵族而言,这算不上是什么好消息,甚至还算不好的消息,因为这意味着大明的凝聚力会加强一些,但他也不得不在表面上表示祝贺。
而刘宗周和史可法或许是为了王朝延续的考虑便上奏疏谏言当今陛下立即确立皇长子为太子。
这一道奏疏也得到了辽东经略王在晋和大学士卢象升和总兵官毛文龙的支持,总之整个辽东体系的实权人物们都选择了联名上书,谏言陛下确立皇长子的太子。
而在朝的文武官员们也积极响应尽早确立太子。
但朱由校却因此感到一股巨大而无形的压力,这一幕似乎在万历朝就重演过,他不由得担心朝政会不会又开始陷入因为储君的混乱中。
朱由校不想如此草率的确立储君,随着蒸汽时代的到来,生产力的提高,自然经济的解体,大明的变化日后会更加发展,尤其是在自己百年之后,这就意味着此时的储君在日后将要面临比自己现在面临的还要严峻的现实。
“对于确立储君的事情,朕理解诸位爱卿的想法,但立一国之储君乃国之大事,不可草率,我大明历朝历代有多少次国势受损都坏在了这上面,如今皇长子不过刚刚出生,其品行是否优劣,是愚笨还是聪慧,有何才能,朕尚且不知,诸位只怕也尚且不知,若这就将我大明之后百年国运交于此连奶都未断的幼儿肩上未免太轻率了,所以此事休得再提!”
朝堂之上,朱由校直接就这样回绝了朝臣们,而朝臣们也不敢违拗君王的意思,但这时候却有一礼部的官员站出来询问道:“启奏陛下,既然不提早确立皇太子,何不尽早封为亲王,以被他日确立太子之选时之准备。”
钱谦益和李明睿等都因此而点了点头,暗赞此人所言实乃明智之举,当今皇上既然不肯提前确立太子,身为大臣倒也不能也不敢苦苦相逼,但是若提前封皇长子为亲王却是可行之事,日后若真有了什么变故什么的,还能直接确立储君之位。
但朱由校可不这么想,自己好不容把天下的藩王给削减了一大半,其控制的田产追回了三分之一,其俸禄供养也大幅度减少,如今自己再重新立一位亲王可如何是好,难不成又得给他上万亩田产和高额的俸禄。
“封王自然是可以的,但以朕看来,为不再出现天潢贵胄侵吞民田民产之事,封王就不必要再分封地,地方有良臣猛将辅治之则已够了,何必再添一掣肘,而为使朕之子孙后代不再因为自己是皇室血统而好逸恶劳,不思进取,朕决定也不轻易授予他们什么亲王郡王,无论其长幼次序,一切唯才唯德是举,待其十五岁出阁后才考究其是该封何等爵位再说。”
朱由校这么一说,群臣也不好再说什么,唯独这时候李明睿站了出来,道:“陛下所虑的确是远见卓识之虑,但皇长子作为陛下之子的同时也是我大明未来天下依旧是太平盛世的保障之一,既然不确立其为储君但也因如信王
(本章未完,请翻页)
第(2/3)页
商品。
因皇长子的出现这一件喜庆的事如果搁在之前,自然是下面的孝敬上面,但今年开始却是换了一下,由上面给下面的孝敬。
似乎在无意之间,人们会发现整个社会已经在发生改变,从前那种尊卑秩序在逐渐被淘汰。
朱由校自己也没意识到这一点,作为一个在没有明确的等级的国度里生活的他看来这些是再正常不过的事,而真正让他不可思议的事,自己真的把历史改变的越来越不一样了,因为按照正常的历史,自己这个朱由校皇帝是不应该有子嗣的。
不过,有了皇长子就并不意味着大明的政坛从此后会一帆风顺。
新的事物的出现往往意外着新的事件新的斗争的开始。
远在满清盛京城做驻清特使的刘宗周和史可法两人也得知了当今天子有了皇长子的消息,两人还宴请了满清的上流阶层贵族,其中包括皇太极等人,并向他们传达了这一喜讯。
虽然对于皇太极等满清贵族而言,这算不上是什么好消息,甚至还算不好的消息,因为这意味着大明的凝聚力会加强一些,但他也不得不在表面上表示祝贺。
而刘宗周和史可法或许是为了王朝延续的考虑便上奏疏谏言当今陛下立即确立皇长子为太子。
这一道奏疏也得到了辽东经略王在晋和大学士卢象升和总兵官毛文龙的支持,总之整个辽东体系的实权人物们都选择了联名上书,谏言陛下确立皇长子的太子。
而在朝的文武官员们也积极响应尽早确立太子。
但朱由校却因此感到一股巨大而无形的压力,这一幕似乎在万历朝就重演过,他不由得担心朝政会不会又开始陷入因为储君的混乱中。
朱由校不想如此草率的确立储君,随着蒸汽时代的到来,生产力的提高,自然经济的解体,大明的变化日后会更加发展,尤其是在自己百年之后,这就意味着此时的储君在日后将要面临比自己现在面临的还要严峻的现实。
“对于确立储君的事情,朕理解诸位爱卿的想法,但立一国之储君乃国之大事,不可草率,我大明历朝历代有多少次国势受损都坏在了这上面,如今皇长子不过刚刚出生,其品行是否优劣,是愚笨还是聪慧,有何才能,朕尚且不知,诸位只怕也尚且不知,若这就将我大明之后百年国运交于此连奶都未断的幼儿肩上未免太轻率了,所以此事休得再提!”
朝堂之上,朱由校直接就这样回绝了朝臣们,而朝臣们也不敢违拗君王的意思,但这时候却有一礼部的官员站出来询问道:“启奏陛下,既然不提早确立皇太子,何不尽早封为亲王,以被他日确立太子之选时之准备。”
钱谦益和李明睿等都因此而点了点头,暗赞此人所言实乃明智之举,当今皇上既然不肯提前确立太子,身为大臣倒也不能也不敢苦苦相逼,但是若提前封皇长子为亲王却是可行之事,日后若真有了什么变故什么的,还能直接确立储君之位。
但朱由校可不这么想,自己好不容把天下的藩王给削减了一大半,其控制的田产追回了三分之一,其俸禄供养也大幅度减少,如今自己再重新立一位亲王可如何是好,难不成又得给他上万亩田产和高额的俸禄。
“封王自然是可以的,但以朕看来,为不再出现天潢贵胄侵吞民田民产之事,封王就不必要再分封地,地方有良臣猛将辅治之则已够了,何必再添一掣肘,而为使朕之子孙后代不再因为自己是皇室血统而好逸恶劳,不思进取,朕决定也不轻易授予他们什么亲王郡王,无论其长幼次序,一切唯才唯德是举,待其十五岁出阁后才考究其是该封何等爵位再说。”
朱由校这么一说,群臣也不好再说什么,唯独这时候李明睿站了出来,道:“陛下所虑的确是远见卓识之虑,但皇长子作为陛下之子的同时也是我大明未来天下依旧是太平盛世的保障之一,既然不确立其为储君但也因如信王
(本章未完,请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