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一十二章 天人拦仙人
『如果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第(2/3)页
着。”
几乎身负儒圣气象的程白霜一笑置之。
之前与白煜王祭酒喝酒闲聊,程白霜听到了许多用作下酒菜的趣闻轶事,言者无意听者有心。
白煜说那位年轻藩王偶尔会离开位于二堂签押房右手边的书房,去往签押房左侧被拒北城笑称为“菜园子”的屋子,那里是军机参赞郎的“总舵”所在,因为这些拥有不同根脚背景的年轻人并无品秩官身,只穿儒士青衫,一眼望去如青绿之色尤为茂盛,众人聚集,仿佛一座绿意正浓的菜圃,而且那些人,本就是北凉的读书种子,不管是北凉道本地出身,还是赴凉的外乡士子,最终都在拒北城扎根生长。徐凤年时不时会去那边坐一坐,不分昼夜,也无规律,从无长篇大论,只是与那些大多是同龄人的青衫读书人闲聊,多是琐碎小事,至多是写文章做学问的修齐之事,泱泱军国大事反而极少,治国平天下的治平二字,那些边陲战事,涉及不多。白莲先生有一次闲来无事,恰好参与其中,那一夜,一位北凉王,一位凉州刺史,被数十位青衫士子簇拥其中,言笑晏晏,笑声不断。
当一位军机参赞郎说自己愿上阵杀敌绝对不惜战死之时,年轻藩王没有拒绝也没有认可,只是环顾四周后,看遍那一张张书生意气的年轻脸庞后,才告诉那位慷慨激昂的外乡读书人,读书人在幕后运筹帷幄,愿意为边事出谋划策,愿意为国事放声,愿意为死战边军鸣不平,这就已经尽了天大的本分,更是谁都不可被忘却的功劳。在此之外,你们读书人若是愿意赴死,肯定是好事,但我徐凤年绝不推崇此事,从徐骁到我,都一直认为,北凉铁骑镇守边关,既然身在关外,腰佩凉刀骑乘战马,那么退无可退战死沙场,便是天经地义之事。至于不擅弓马厮杀的读书人,有那份心即可,北凉不愿意,也不应该要求你们读书人捐躯赴死。甚至说,不曾经历过沙场硝烟的读书人怕死惜命,也无可厚非,书房士子,沙场武人,各司其职,前者以笔端文字书写正气抒发胸臆,后者披甲执锐守关拒敌,你做好你的,我做好我的,便是问心无愧。至于生活在市井巷弄的普通老百姓,更不该奢望他们来到边关杀敌,他们就该好好活着,一辈子太太平平。
程白霜双手负后,背对议事堂,望向那座牌坊,陷入沉思。
随着正式敲定一项项紧急方略,议事堂不断有武将分批匆忙离去,当最后连顾大祖和陈云垂两位驻守拒北城的边军大佬也跨出门槛,年轻藩王与王祭酒终于并肩走出,来到枯站门口将近两个时辰的程白霜身边,白煜早已先行一步去往户房议事,注定是要挑灯至天明了,也顾不得与程白霜打招呼。年轻藩王见到这位在武当山凭借那位儒家至圣恩泽世间的契机、顺势成就大天象境的南疆宗师,徐凤年轻声笑道:“人间在曹长卿和轩辕敬城之后,总算又要出现一位儒家圣人坐镇气运了。”
三人一起走下台阶,程白霜摇头道:“限于格局,我无法跻身儒圣境界。”
徐凤年疑惑道:“此话怎讲?”
程白霜笑道:“哪怕是现在,我仍然没有那种为天地立心、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之心境。”
徐凤年点了点头,并未因此便轻视这位早已亡国的年迈儒士。
程白霜突然问道:“王爷,你觉得何谓读书人?”
徐凤年想了想,答道:“书生治国,太平盛世。”
程白霜又问道:“那乱世之中,国难当头,书生又当如何?”
徐凤年不假思索道:“不当过多苛求他们。”
程白霜笑问道:“难道不应该是毅然奋起,书生救国吗?”
徐凤年一笑置之,“那我管不着。读书人的担当,读书人自己挑,愿不愿,敢不敢,能不能,都是读书人自己的事情。”
程白霜似乎有些讶异这个说话,沉默良久,笑道:“也是。”
————
天亮时分,拒北城外,一骑从流州老妪山疾向东驰至拒北城外,在临近城门之前,楼荒骤然勒缰停马。
转头望去,看到一个远离战场却依旧身披铁甲腰佩双刀的家伙,正在抬头想自己微笑。
楼荒翻身下马,感受到这位大师兄身上那股极为陌生的浓烈杀气,不得不问道:“那个姓谢的如何?”
于新郎轻声感慨道:“只能说还没死,谢西陲受伤极重。”
楼荒没有再多说什么。
于新郎犹豫了一下,“楼师弟,托付你一件事情。”
楼荒毫不犹豫道:“你说便是。”
于新郎伤感道:“可能要麻烦你带着小绿袍回中原,我带着她走了很多路,原本以为她可以一直无忧无虑地待在清凉山听潮湖,与她身边那些同龄人成天爬树抓鱼,然后慢慢长大……现在看来,很难了。”
楼荒摇头道:“这件事,你让徐凤年找别人去,我帮不了。”
于新郎皱眉道:“你也要留下?”
楼荒冷哼道:“难道只准你于新郎英雄气概,不许我楼荒豪迈一回?”
于新郎哑口无言。
楼荒遗憾道:“只可惜,你我暂时都没有趁手的好剑。”
于新郎拍了拍腰间凉刀,微笑道:“用过之后,才发现很好使,手起刀落尸体都不用抬走,挺畅快的。”
楼荒打趣道:“要不然分我一把?”
于新郎果断拒绝,“休想。”
楼荒啧啧道:“我也要你答应一件事。”
于新郎笑眯眯道:“得先说来听听,答应不答应,再看。”
楼荒咧嘴道:“如果在接下来的关外战场,我杀人比你多,以后你喊我师兄如何?”
于新郎拍了拍这位师弟的肩膀,语重心长道:“虽说不想当师兄的师弟不是好师弟,作为师兄,我能够理解这份心情,可惜还是不会答应你的啊。”
楼荒并不觉得意外,牵马前行,嘴角有些笑意。
在东海武帝城那么多年里,师兄弟二人,几乎没有交集,更不会如此随意聊天。
看似极好说话实则最不好说话的于新郎,天赋太高,根骨太好,修为太高,悟剑太深,所以哪怕在王仙芝所有弟子中脾气最好,却反而会给人一种其实
(本章未完,请翻页)
第(2/3)页
着。”
几乎身负儒圣气象的程白霜一笑置之。
之前与白煜王祭酒喝酒闲聊,程白霜听到了许多用作下酒菜的趣闻轶事,言者无意听者有心。
白煜说那位年轻藩王偶尔会离开位于二堂签押房右手边的书房,去往签押房左侧被拒北城笑称为“菜园子”的屋子,那里是军机参赞郎的“总舵”所在,因为这些拥有不同根脚背景的年轻人并无品秩官身,只穿儒士青衫,一眼望去如青绿之色尤为茂盛,众人聚集,仿佛一座绿意正浓的菜圃,而且那些人,本就是北凉的读书种子,不管是北凉道本地出身,还是赴凉的外乡士子,最终都在拒北城扎根生长。徐凤年时不时会去那边坐一坐,不分昼夜,也无规律,从无长篇大论,只是与那些大多是同龄人的青衫读书人闲聊,多是琐碎小事,至多是写文章做学问的修齐之事,泱泱军国大事反而极少,治国平天下的治平二字,那些边陲战事,涉及不多。白莲先生有一次闲来无事,恰好参与其中,那一夜,一位北凉王,一位凉州刺史,被数十位青衫士子簇拥其中,言笑晏晏,笑声不断。
当一位军机参赞郎说自己愿上阵杀敌绝对不惜战死之时,年轻藩王没有拒绝也没有认可,只是环顾四周后,看遍那一张张书生意气的年轻脸庞后,才告诉那位慷慨激昂的外乡读书人,读书人在幕后运筹帷幄,愿意为边事出谋划策,愿意为国事放声,愿意为死战边军鸣不平,这就已经尽了天大的本分,更是谁都不可被忘却的功劳。在此之外,你们读书人若是愿意赴死,肯定是好事,但我徐凤年绝不推崇此事,从徐骁到我,都一直认为,北凉铁骑镇守边关,既然身在关外,腰佩凉刀骑乘战马,那么退无可退战死沙场,便是天经地义之事。至于不擅弓马厮杀的读书人,有那份心即可,北凉不愿意,也不应该要求你们读书人捐躯赴死。甚至说,不曾经历过沙场硝烟的读书人怕死惜命,也无可厚非,书房士子,沙场武人,各司其职,前者以笔端文字书写正气抒发胸臆,后者披甲执锐守关拒敌,你做好你的,我做好我的,便是问心无愧。至于生活在市井巷弄的普通老百姓,更不该奢望他们来到边关杀敌,他们就该好好活着,一辈子太太平平。
程白霜双手负后,背对议事堂,望向那座牌坊,陷入沉思。
随着正式敲定一项项紧急方略,议事堂不断有武将分批匆忙离去,当最后连顾大祖和陈云垂两位驻守拒北城的边军大佬也跨出门槛,年轻藩王与王祭酒终于并肩走出,来到枯站门口将近两个时辰的程白霜身边,白煜早已先行一步去往户房议事,注定是要挑灯至天明了,也顾不得与程白霜打招呼。年轻藩王见到这位在武当山凭借那位儒家至圣恩泽世间的契机、顺势成就大天象境的南疆宗师,徐凤年轻声笑道:“人间在曹长卿和轩辕敬城之后,总算又要出现一位儒家圣人坐镇气运了。”
三人一起走下台阶,程白霜摇头道:“限于格局,我无法跻身儒圣境界。”
徐凤年疑惑道:“此话怎讲?”
程白霜笑道:“哪怕是现在,我仍然没有那种为天地立心、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之心境。”
徐凤年点了点头,并未因此便轻视这位早已亡国的年迈儒士。
程白霜突然问道:“王爷,你觉得何谓读书人?”
徐凤年想了想,答道:“书生治国,太平盛世。”
程白霜又问道:“那乱世之中,国难当头,书生又当如何?”
徐凤年不假思索道:“不当过多苛求他们。”
程白霜笑问道:“难道不应该是毅然奋起,书生救国吗?”
徐凤年一笑置之,“那我管不着。读书人的担当,读书人自己挑,愿不愿,敢不敢,能不能,都是读书人自己的事情。”
程白霜似乎有些讶异这个说话,沉默良久,笑道:“也是。”
————
天亮时分,拒北城外,一骑从流州老妪山疾向东驰至拒北城外,在临近城门之前,楼荒骤然勒缰停马。
转头望去,看到一个远离战场却依旧身披铁甲腰佩双刀的家伙,正在抬头想自己微笑。
楼荒翻身下马,感受到这位大师兄身上那股极为陌生的浓烈杀气,不得不问道:“那个姓谢的如何?”
于新郎轻声感慨道:“只能说还没死,谢西陲受伤极重。”
楼荒没有再多说什么。
于新郎犹豫了一下,“楼师弟,托付你一件事情。”
楼荒毫不犹豫道:“你说便是。”
于新郎伤感道:“可能要麻烦你带着小绿袍回中原,我带着她走了很多路,原本以为她可以一直无忧无虑地待在清凉山听潮湖,与她身边那些同龄人成天爬树抓鱼,然后慢慢长大……现在看来,很难了。”
楼荒摇头道:“这件事,你让徐凤年找别人去,我帮不了。”
于新郎皱眉道:“你也要留下?”
楼荒冷哼道:“难道只准你于新郎英雄气概,不许我楼荒豪迈一回?”
于新郎哑口无言。
楼荒遗憾道:“只可惜,你我暂时都没有趁手的好剑。”
于新郎拍了拍腰间凉刀,微笑道:“用过之后,才发现很好使,手起刀落尸体都不用抬走,挺畅快的。”
楼荒打趣道:“要不然分我一把?”
于新郎果断拒绝,“休想。”
楼荒啧啧道:“我也要你答应一件事。”
于新郎笑眯眯道:“得先说来听听,答应不答应,再看。”
楼荒咧嘴道:“如果在接下来的关外战场,我杀人比你多,以后你喊我师兄如何?”
于新郎拍了拍这位师弟的肩膀,语重心长道:“虽说不想当师兄的师弟不是好师弟,作为师兄,我能够理解这份心情,可惜还是不会答应你的啊。”
楼荒并不觉得意外,牵马前行,嘴角有些笑意。
在东海武帝城那么多年里,师兄弟二人,几乎没有交集,更不会如此随意聊天。
看似极好说话实则最不好说话的于新郎,天赋太高,根骨太好,修为太高,悟剑太深,所以哪怕在王仙芝所有弟子中脾气最好,却反而会给人一种其实
(本章未完,请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