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祖皇帝
『如果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第(1/3)页
狄青:20年精忠报国,50岁客死他乡,北宋第一名将,到底因何而死
博史通今
8小时前 · 优质历史领域创作者
公元959年,五代十国最后一位皇帝后周世宗柴荣驾崩。主少国疑,时任殿前都点检、归德军节度使的赵匡胤与石守信、王审琦、赵普等,一手炮制了契丹联合北汉南下攻周的戏码,率领大军北上御敌,却在陈桥兵变,黄袍加身,篡周自立为宋。
范浚在《五代论》中指出:
“兵权所在,则随以兴,兵权所去,则随以亡。”
太祖赵匡胤建立宋朝之后,每与丞相赵普讨论唐朝灭亡与五代十国朝代更替不休的原因也认为,那是武人专权导致兵乱祸患的缘故,因此开始有意中央集权,遏制武将权力。
公元961年七月初九夜晚,宋太祖赵匡胤与当初拥护他的禁军将领们一起喝酒,席间突发感慨,担心有人效仿自己“黄袍加身”,众将听完无不战栗,纷纷从太祖的弦外之音嗅到了杀机,第二天均托病解甲归田。史书称之为“杯酒释兵权”。从此宋朝的天下,开始沦为文人的家天下。人们都以男子练武而羞愧不行,北宋从此也鲜有名将。
宋仁宗赵祯,几乎算是有宋一朝,除太祖之外最有作为的皇帝。其在位时,文星璀璨,历史上能想到关于宋朝的名人如包拯、范仲淹、欧阳修、苏轼等,皆在其盛治之下大放异彩;而武治方面,虽不能挽武将式微之势,然而仍旧能够大胆突破传统,力求文武兼治,起用了几乎独当大宋朝一面的名将狄青。
狄青,这几乎是北宋仅此一位能够让我们脱口而出的名将。清朝有名的王爷史学家爱新觉罗·昭梿曾在其所撰《啸亭杂录》直言不讳:
有宋一代,武臣寥寥,惟狄武襄立功广南,稍有生色,仁宗置诸枢府,甚为驾驭得宜。
本文,笔者将通过细致的分析,为大家讲述,狄青是如何在重文轻武的大环境下,建立不朽功勋青史留名的。
一、25场大战,鲜血染征袍
《宋史·狄青传》记载:
狄青,汾州西河人,善骑射。
狄青,是山西临汾隰县人,隰县属于典型黄土高原地区,再往西过去一点就是夏国势力,往北则是辽国范围。恶劣的环境,注定无法种植庄稼,迫使汾州人只能狩猎为生,这也是狄青从小弓马娴熟的原因。
习惯于骑马射箭的人,与游牧民族一样,性格总是桀骜不驯。狄青在十六岁的时候,因与人打架而获罪入狱被黥面,并被发配充军,从此开始其波澜壮阔的戎马生涯。
充军时,狄青因为弓马娴熟,没有像绝大多数人那样被派出去戍卫边疆,而是被选为万里挑一的皇帝禁军中的精锐骑兵,并在“御马直”干了14年,一路做到了御马直将军贴身近卫的位置。
公元1038年,既狄青投身行伍的第14年,夏国统治者李元昊独立于北宋与辽国之外,裂土称王,建立西夏。宋夏交恶,朝廷用兵西北,才使得狄青开始在戍边战事中,大放异彩。
狄青被宋仁宗任命为延州指挥使,率军开拔边疆抵御西夏军队的侵袭。当时狄青身边的将领,在与敌军的战斗中总是一触即溃,久而久之士兵都养成了畏战情绪,而狄青的出现,却改变了这个局面,狄青每次上阵杀敌,总是身先士卒,不畏生死,将士们都深受鼓舞。
战斗一共打了四年,狄青前后参加了二十五场大战,被乱箭射中八次。在大战安远时,狄青身负重伤,当听到敌军来袭时,马上忍着伤痛上马迎敌。狄青于乱军之中,一向纵横驰骋,所向披靡,令敌军望而生畏。
《宋史·狄青传》记载:
宝元初,诏择卫士从边,以青为延州指使。时偏将屡为贼败,士卒多畏怯,青行常为先锋。凡四年,前后大小二十五战,中流矢者八。尝战安远,被创甚,闻寇至,即挺起驰赴。出入贼中,皆披靡莫敢当。
此后,狄青虽居功甚伟,但因为朝廷重文轻武的政策,加之无功名在身,狄青并未得到提拔。但他却以其敢战、善战而渐渐获得了一些名气。
二、从战场骁将,到大宋名将
公元1040年,尹洙出任泾原、秦凤两路经略安抚司判官。尹洙这个人,当时既是当红得令的大臣,又是不可多得的文坛大家,其学行为世人所称道。狄青时常以自己见识短浅而愤懑不已,因此十分仰慕博学之人,也开始重视经营自己的人脉。狄青知道尹洙到任之后,亲赴其府上虚心求教,大受尹洙赏识。对狄青的用兵才能,尹洙说:“此良将才也!”
于是,尹洙把狄青推荐给了顶头上司范
(本章未完,请翻页)
第(1/3)页
狄青:20年精忠报国,50岁客死他乡,北宋第一名将,到底因何而死
博史通今
8小时前 · 优质历史领域创作者
公元959年,五代十国最后一位皇帝后周世宗柴荣驾崩。主少国疑,时任殿前都点检、归德军节度使的赵匡胤与石守信、王审琦、赵普等,一手炮制了契丹联合北汉南下攻周的戏码,率领大军北上御敌,却在陈桥兵变,黄袍加身,篡周自立为宋。
范浚在《五代论》中指出:
“兵权所在,则随以兴,兵权所去,则随以亡。”
太祖赵匡胤建立宋朝之后,每与丞相赵普讨论唐朝灭亡与五代十国朝代更替不休的原因也认为,那是武人专权导致兵乱祸患的缘故,因此开始有意中央集权,遏制武将权力。
公元961年七月初九夜晚,宋太祖赵匡胤与当初拥护他的禁军将领们一起喝酒,席间突发感慨,担心有人效仿自己“黄袍加身”,众将听完无不战栗,纷纷从太祖的弦外之音嗅到了杀机,第二天均托病解甲归田。史书称之为“杯酒释兵权”。从此宋朝的天下,开始沦为文人的家天下。人们都以男子练武而羞愧不行,北宋从此也鲜有名将。
宋仁宗赵祯,几乎算是有宋一朝,除太祖之外最有作为的皇帝。其在位时,文星璀璨,历史上能想到关于宋朝的名人如包拯、范仲淹、欧阳修、苏轼等,皆在其盛治之下大放异彩;而武治方面,虽不能挽武将式微之势,然而仍旧能够大胆突破传统,力求文武兼治,起用了几乎独当大宋朝一面的名将狄青。
狄青,这几乎是北宋仅此一位能够让我们脱口而出的名将。清朝有名的王爷史学家爱新觉罗·昭梿曾在其所撰《啸亭杂录》直言不讳:
有宋一代,武臣寥寥,惟狄武襄立功广南,稍有生色,仁宗置诸枢府,甚为驾驭得宜。
本文,笔者将通过细致的分析,为大家讲述,狄青是如何在重文轻武的大环境下,建立不朽功勋青史留名的。
一、25场大战,鲜血染征袍
《宋史·狄青传》记载:
狄青,汾州西河人,善骑射。
狄青,是山西临汾隰县人,隰县属于典型黄土高原地区,再往西过去一点就是夏国势力,往北则是辽国范围。恶劣的环境,注定无法种植庄稼,迫使汾州人只能狩猎为生,这也是狄青从小弓马娴熟的原因。
习惯于骑马射箭的人,与游牧民族一样,性格总是桀骜不驯。狄青在十六岁的时候,因与人打架而获罪入狱被黥面,并被发配充军,从此开始其波澜壮阔的戎马生涯。
充军时,狄青因为弓马娴熟,没有像绝大多数人那样被派出去戍卫边疆,而是被选为万里挑一的皇帝禁军中的精锐骑兵,并在“御马直”干了14年,一路做到了御马直将军贴身近卫的位置。
公元1038年,既狄青投身行伍的第14年,夏国统治者李元昊独立于北宋与辽国之外,裂土称王,建立西夏。宋夏交恶,朝廷用兵西北,才使得狄青开始在戍边战事中,大放异彩。
狄青被宋仁宗任命为延州指挥使,率军开拔边疆抵御西夏军队的侵袭。当时狄青身边的将领,在与敌军的战斗中总是一触即溃,久而久之士兵都养成了畏战情绪,而狄青的出现,却改变了这个局面,狄青每次上阵杀敌,总是身先士卒,不畏生死,将士们都深受鼓舞。
战斗一共打了四年,狄青前后参加了二十五场大战,被乱箭射中八次。在大战安远时,狄青身负重伤,当听到敌军来袭时,马上忍着伤痛上马迎敌。狄青于乱军之中,一向纵横驰骋,所向披靡,令敌军望而生畏。
《宋史·狄青传》记载:
宝元初,诏择卫士从边,以青为延州指使。时偏将屡为贼败,士卒多畏怯,青行常为先锋。凡四年,前后大小二十五战,中流矢者八。尝战安远,被创甚,闻寇至,即挺起驰赴。出入贼中,皆披靡莫敢当。
此后,狄青虽居功甚伟,但因为朝廷重文轻武的政策,加之无功名在身,狄青并未得到提拔。但他却以其敢战、善战而渐渐获得了一些名气。
二、从战场骁将,到大宋名将
公元1040年,尹洙出任泾原、秦凤两路经略安抚司判官。尹洙这个人,当时既是当红得令的大臣,又是不可多得的文坛大家,其学行为世人所称道。狄青时常以自己见识短浅而愤懑不已,因此十分仰慕博学之人,也开始重视经营自己的人脉。狄青知道尹洙到任之后,亲赴其府上虚心求教,大受尹洙赏识。对狄青的用兵才能,尹洙说:“此良将才也!”
于是,尹洙把狄青推荐给了顶头上司范
(本章未完,请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