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7章:下下之策
『如果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第(2/3)页
。”
“就算是后来曹家称帝,他们也依旧有大批的支持者。”
“所以说到底,这就是个人口和体量的问题。”
“咱们有一千个人,自然要比百十来个人的队伍力量大。”
“而整个中原的体量,也远不是一个小小的蜀地就能比得上的。”
李承乾摇头晃脑的说道:“与其说,刘邦是依靠蜀地起家,更不如说他是在蜀地过度。”
“毕竟在进入蜀地之前,他的手里就有一支超过十万人的队伍。”
“而在明修栈道,暗度陈仓哪一战之后,汉军平定关中,关中也就彻底成了刘邦的后方依仗,兵员也多是从旧秦地招募上来的。”
“蜀地,在一定程度上来说,只是汉军的粮草来源之地。”
“若是当初刘邦不是选择迅速占领关中地区,而是与诸葛亮一样带着汉军跑到蜀地里面休养生息个几年。”
“没准到最后也得跟蜀汉落入同等局面。”
李承乾抬头看向李世民道:“父皇,您明白了么?”
李世民仔细咀嚼着他说的这番话。
良久后,李世民才缓缓抬头,道:“你的意思是,跟他们耗?”
“不不不。”
“不是耗,而是控。”
李承乾道:“在政策上,控制蜀地的人源流动,控制商贾经营,将他们完全锁死在蜀地。”
“与此同时,从南路走当初刘邦还定三秦,平定天下的老路。”
“当然了,当初刘邦是从蜀地往外打,而我们则是从外往里打。”
听闻了他这计划,李世民也是不由苦笑。
他道:“这可真是个馊主意呀。”
正所谓,不战而屈人之兵,才是上上之策。
而攻坚之战,则是下下之策。
如今,李承乾显然说的就是这个下下之策。
听他说了半天,李世民还以为这家伙能想出来什么好主意呢。
搞了半天,还是得一步一个脚印的去打呀……
李世民望向围栏外的江面,轻叹口气:“说来这事儿也是怪我,当初我就不应该让他去蜀地呀……”
如果不是他让李恪去蜀地,掌握这般大的权利,那会有今天的事儿?
而李承乾则对此不以为然。
他道:“父皇
(本章未完,请翻页)
第(2/3)页
。”
“就算是后来曹家称帝,他们也依旧有大批的支持者。”
“所以说到底,这就是个人口和体量的问题。”
“咱们有一千个人,自然要比百十来个人的队伍力量大。”
“而整个中原的体量,也远不是一个小小的蜀地就能比得上的。”
李承乾摇头晃脑的说道:“与其说,刘邦是依靠蜀地起家,更不如说他是在蜀地过度。”
“毕竟在进入蜀地之前,他的手里就有一支超过十万人的队伍。”
“而在明修栈道,暗度陈仓哪一战之后,汉军平定关中,关中也就彻底成了刘邦的后方依仗,兵员也多是从旧秦地招募上来的。”
“蜀地,在一定程度上来说,只是汉军的粮草来源之地。”
“若是当初刘邦不是选择迅速占领关中地区,而是与诸葛亮一样带着汉军跑到蜀地里面休养生息个几年。”
“没准到最后也得跟蜀汉落入同等局面。”
李承乾抬头看向李世民道:“父皇,您明白了么?”
李世民仔细咀嚼着他说的这番话。
良久后,李世民才缓缓抬头,道:“你的意思是,跟他们耗?”
“不不不。”
“不是耗,而是控。”
李承乾道:“在政策上,控制蜀地的人源流动,控制商贾经营,将他们完全锁死在蜀地。”
“与此同时,从南路走当初刘邦还定三秦,平定天下的老路。”
“当然了,当初刘邦是从蜀地往外打,而我们则是从外往里打。”
听闻了他这计划,李世民也是不由苦笑。
他道:“这可真是个馊主意呀。”
正所谓,不战而屈人之兵,才是上上之策。
而攻坚之战,则是下下之策。
如今,李承乾显然说的就是这个下下之策。
听他说了半天,李世民还以为这家伙能想出来什么好主意呢。
搞了半天,还是得一步一个脚印的去打呀……
李世民望向围栏外的江面,轻叹口气:“说来这事儿也是怪我,当初我就不应该让他去蜀地呀……”
如果不是他让李恪去蜀地,掌握这般大的权利,那会有今天的事儿?
而李承乾则对此不以为然。
他道:“父皇
(本章未完,请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