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9章 招远有什么?
『如果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第(3/3)页
当然了,大明朝的官员一向是有特权的,在官宦选拔一事上也不例外。比如宫里每次缺少宦官对外征募时,首先会照顾官员。每年都有那么一次,让各地官员家庭而自阉的子弟报备有司,只要宫里缺人,都会优先招这一批素质相对优秀的。
前不久还有一个进士太监致仕,这位也倒霉,被分配到宁王府当王府属官,正好赶上宁王造反。事后情有可原,正德判他一个充军之罪。《大明律》充军有终身充军和世代充军两种,这位成姓进士是世代充军。
就上书正德皇帝,说不愿意连累子孙充军,甘愿领死。又不能不惩罚,毕竟这进士卷进去虽然迟,可也有隐瞒不报的罪,所以就判了宫刑,成为为数不多的进士宦官。
至于如何与诸位公公打交道……
那位鲁姓宦官来到车马围起的辕门前,根据拜帖信息,赵期昌亲自迎接拱手:“本将何德何能,竟能入杨爷法眼?得知鲁爷亲至,着实让本将受宠若惊呐。”
《大明律》,内官交结外官者,斩。
当然了,一切都按法律来,还要官员做什么?
那位姓杨的矿监敢正大光明派手下人来找他,那说明一定是有事情的,甚至可以算是宫中许可的行为。大明朝的文武逾越一些,干些糊涂事是经常的,可宦官很少这么干。不说皇帝,就算皇帝天天睡觉,谁犯了规矩,同僚、下属就能撕了他。
没错,宋朝的宦官喜欢被人以公公称呼,公是指雄伟的男子,公公自然是雄伟中的雄伟。以至于这年头公公成了宦官的代名词,你当面称呼他们为公公,无异于指着人家脑门骂人家身体残缺。
宦官之中,同辈之间都是称呼对方为某某爷,对前辈都以师父、师叔称呼。他们能参与的国事也只限于宫里的一部分,作为皇帝的家奴这自然也就是私事。所以内部都是私人称呼,给皇帝办事时,也是以私人称呼为主。
故而,江湖上显得草莽的称呼,反倒在大明朝的宦官阶层中开始流行。这在大明朝不是什么秘密,保不准你家邻居那个姓王的老光棍老早就把自己切了,专心等待宫里招人的消息。
鲁宦官神态矜持,抱拳拱手,声音柔和:“我等刑余之人,何足将军挂齿?师父差小鲁过来,要与赵三爷谈些私事。算起来,小鲁与三爷也有香火情分在,师父与三爷同为真武一脉弟子,故而,三爷无需担心什么旁的。”
赵期昌稍稍一想就明白了,一个崇道并嗑药修仙的皇帝,有一帮与道门亲近的家奴,也是顺理成章的事情。
拱着手,赵期昌敛去堆出来的笑容:“还请鲁爷明言,对于杨爷的事情,赵三并未听及师尊言及。”
见他敛去笑容,反倒让鲁宦官露出微笑:“蓝师伯代师收徒,师父这才入了真武门墙,添为外门弟子。而蓝师伯那里,与大师伯同脉,一长一少。据师父言,说是蓝师伯与大师伯名为师兄弟,却情同父子。而三爷若不介意,可称呼小鲁一声师兄。”
赵期昌缓缓点头,打了个稽首问:“鲁师兄,小师叔那里,近来可好?”
赵期昌有那么一个蓝姓小师叔,只是常年云游山东各处,老道士提起来似乎很看不起。因为这位小师叔在各处山里跑,为的就是找一处风水极好的地势修建真武别院,说是为了养老。
用十几年的时间来回跑,只为年老后住的舒适一点,这样的想法、行为,赵期昌也不好评价这位长辈什么。
第(3/3)页
当然了,大明朝的官员一向是有特权的,在官宦选拔一事上也不例外。比如宫里每次缺少宦官对外征募时,首先会照顾官员。每年都有那么一次,让各地官员家庭而自阉的子弟报备有司,只要宫里缺人,都会优先招这一批素质相对优秀的。
前不久还有一个进士太监致仕,这位也倒霉,被分配到宁王府当王府属官,正好赶上宁王造反。事后情有可原,正德判他一个充军之罪。《大明律》充军有终身充军和世代充军两种,这位成姓进士是世代充军。
就上书正德皇帝,说不愿意连累子孙充军,甘愿领死。又不能不惩罚,毕竟这进士卷进去虽然迟,可也有隐瞒不报的罪,所以就判了宫刑,成为为数不多的进士宦官。
至于如何与诸位公公打交道……
那位鲁姓宦官来到车马围起的辕门前,根据拜帖信息,赵期昌亲自迎接拱手:“本将何德何能,竟能入杨爷法眼?得知鲁爷亲至,着实让本将受宠若惊呐。”
《大明律》,内官交结外官者,斩。
当然了,一切都按法律来,还要官员做什么?
那位姓杨的矿监敢正大光明派手下人来找他,那说明一定是有事情的,甚至可以算是宫中许可的行为。大明朝的文武逾越一些,干些糊涂事是经常的,可宦官很少这么干。不说皇帝,就算皇帝天天睡觉,谁犯了规矩,同僚、下属就能撕了他。
没错,宋朝的宦官喜欢被人以公公称呼,公是指雄伟的男子,公公自然是雄伟中的雄伟。以至于这年头公公成了宦官的代名词,你当面称呼他们为公公,无异于指着人家脑门骂人家身体残缺。
宦官之中,同辈之间都是称呼对方为某某爷,对前辈都以师父、师叔称呼。他们能参与的国事也只限于宫里的一部分,作为皇帝的家奴这自然也就是私事。所以内部都是私人称呼,给皇帝办事时,也是以私人称呼为主。
故而,江湖上显得草莽的称呼,反倒在大明朝的宦官阶层中开始流行。这在大明朝不是什么秘密,保不准你家邻居那个姓王的老光棍老早就把自己切了,专心等待宫里招人的消息。
鲁宦官神态矜持,抱拳拱手,声音柔和:“我等刑余之人,何足将军挂齿?师父差小鲁过来,要与赵三爷谈些私事。算起来,小鲁与三爷也有香火情分在,师父与三爷同为真武一脉弟子,故而,三爷无需担心什么旁的。”
赵期昌稍稍一想就明白了,一个崇道并嗑药修仙的皇帝,有一帮与道门亲近的家奴,也是顺理成章的事情。
拱着手,赵期昌敛去堆出来的笑容:“还请鲁爷明言,对于杨爷的事情,赵三并未听及师尊言及。”
见他敛去笑容,反倒让鲁宦官露出微笑:“蓝师伯代师收徒,师父这才入了真武门墙,添为外门弟子。而蓝师伯那里,与大师伯同脉,一长一少。据师父言,说是蓝师伯与大师伯名为师兄弟,却情同父子。而三爷若不介意,可称呼小鲁一声师兄。”
赵期昌缓缓点头,打了个稽首问:“鲁师兄,小师叔那里,近来可好?”
赵期昌有那么一个蓝姓小师叔,只是常年云游山东各处,老道士提起来似乎很看不起。因为这位小师叔在各处山里跑,为的就是找一处风水极好的地势修建真武别院,说是为了养老。
用十几年的时间来回跑,只为年老后住的舒适一点,这样的想法、行为,赵期昌也不好评价这位长辈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