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63章 狄仁杰发现的问题
『如果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第(2/3)页
叛乱的可能性,更是微乎其微了。”
房玄龄进一步的加强了自己的方案,这让李世民和长孙无忌都找不到反驳的理由了。
他的这些招数,在后世已经是得到普遍性证明的好方法。
纵观各个省市县的一把手,几乎都不是本地人。
很多时候,甚至连二把手、三把手也都不是本地的。
“玄龄的这些提议不错,回头可以跟宽儿好好的交流一下。
废道改省,自然有它的独到优势,但是朝廷一下子增加了那么多的官员,百姓的负担可能会变重。
这个变化到底是好事还是坏事,还真是要好好思考一下。”
李世民是一个非常爱惜自己羽毛的帝王。
所有官员的俸禄都是出自于百姓缴纳的赋税,官员的数量增加了很多的话,就意味着赋税也需要增加才行。
这些年大唐的赋税增加很快,可能这个问题还不明显。
但是这个增幅肯定是不可能一直这样持续下去的。
李世民对这个情况倒是有着充分的认知。
“陛下圣明,微臣也觉得一下子增加了那么多的机构的话,对于官员的需求立马就会大幅增加。
就像是每个省份里头都有十八部对应的机构,而根据目前的情况来看,省份的数量比道的数量又会多很多。
这么一来,整个朝廷的官员数量可能直接就要翻一番了。
太子殿下这个做法,有收买天下读书人的企图,这种饮鸩止渴的方案,我觉得是需要反对的。”
长孙无忌再一次的给李宽上了一点眼药。
他这个话,听起来还很有道理的样子。
一时之间想要找到反驳的理由都没有那么容易。
“收买人心这个说法,微臣是完全不认可的。
就以太子殿下的威望,也根本不需要收买人心。
大唐中央朝廷对于各地的管控,客观的说,确实力度有所不足。
政令不出颐和园,这个说法虽然有点夸张,但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客观事实。
如果能够将天下划分成二三十个省份,那么朝廷通过控制各个省份来间接的掌控所有的州县。
其实反倒是比较有操作性的。
一个上下等级明确的多层级机构,用来管理各个州县是具备比较强的操作性的。
并且通过这个操作,可以进一步的削弱世家大族对于地方的掌控,让朝廷的威严变得愈发的强盛。”
虽然很难找到非常充分的证据去反驳长孙无忌。
但是房玄龄肯定不能任由他在那里反对李宽的提议啊。
废道改省,这可是李宽上任以来的三把火之一,那是绝对不能随随便便就熄灭了的。
要不然到时候对李宽的威严来说是一个比较大的损害。
“玄龄,此言差矣!
自从陛下废郡改道以来,大唐的发展是有目共睹的。
这充分的说明了现在的这种体制是非常优秀的。
这种体制才运行了二十年,立马就要大规模的修改,其中的必要性是很难让人理解的。
大唐经过陛下的励精图治,好不容易有了现在的局面,可不能被随便折腾。
要不然到时候受到损失的,可就不是一个两个百姓了。”
长孙无忌自然也不会因为房玄龄的反驳就熄火了。
“行了,这个事情不用争论了,一时半刻也争不出什么结果来。
到时候朕回到长安城之后,再跟宽儿好好的商量一下吧。”
李世民不想看到自己的左臂右膀老是在那里吵架。
这很影响心情啊。
看到李世民都这么说了,房玄龄和长孙无忌倒是没有再说什么。
而李世民觉得气氛不是很对,也就干脆让他们两个先回房休息,让兰和把狄仁杰和兕子给叫过来说话。
……
“怀英,这一路上你也看了不少州县的情况了,有什么特别的感想吗?”
狄仁杰和兕子分别坐在李世民两边,旁边自有宫女端茶倒水。
“父皇,要说感想,其实还是挺多的。
不管是襄阳还是鄂州,亦或是在洪州,百姓们普遍都已经解决了吃饭的问题。
虽然谈不上吃的多好,甚至很多人也还做不到顿顿干饭。
但是至少已经不用担心饿肚子了。
对于百姓来说,只要有口饭吃,他们就轻易不会起来渣反。
这对一个王朝的稳定性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事情。
从这方面的角度考虑,师父当年从南洋引入双季水稻,又让人不远万里的前往美洲寻找土豆、玉米和地瓜,意义实在是太大了。”
狄仁杰作为李宽的弟子,自然是要先上来给自家师父说好话。
在大唐,很多勋贵之间的关系都是很复杂的。
像是狄仁杰,他本身是李宽的弟子。
但是他又是李世民的女婿,算是李宽的妹夫,大家算是同一辈份的人。
其他彼此互为对方长辈的事情,也不是没有见过。
“豫章县这里都能够有那么多多余的大米用来酿酒,这确实说明大唐的粮食产量已经达到了一个比较让人放心的程度了。”
李世民脸上忍不住露出了一股自豪的表情。
当初他是通过玄武门之变上位的,手段肯定谈不上干净。
在史书上肯定也会留下一些不好的记录。
但是现在有那么好的成绩摆在那里,情况就有所不同了。
哪怕是再苛刻的史官,也不能否定李世民的功绩。
贞观朝是历朝历代当中最富强的朝代,李世民是千古一帝,这是一个客观事实。
“是的,我听说在辽东道那里,辽东生产建设兵团其实也是在大规模的发展酿酒产业。
在辽东道,由于地广人稀,虽然只能种植一季的水稻,但是每年多余的大米却是数量巨大。
如果不通过酿酒消耗一部分的话,那甚至会造成一些不必要的浪费。
许多州县这几年都在不断的修建粮仓。
不客气的说,大唐哪怕就是碰到什么大的灾荒,单单粮库里的粮食,都够天下百姓吃一年了。”
狄仁杰作为一个深刻了解基层情况的人,自然很清楚这个时候的百姓生活是怎么样的。
毕竟他在蓝田县也不是白待的嘛。
“辽东道的稻谷,镇北道的土豆,河北道和河南道的玉米,还有关内道的地瓜,这些粮食确实给朕带来了非常充足的底气。
除了对于粮食方面的感想,其他方便你有什么体会吗?”
李世民今晚显然是想要考教一下狄仁杰。
他可是很清楚,李宽是把狄仁杰当成是大唐未来的宰相来培养的。
这个宰相到底合格不合格,李世民自然非常的在意。
“所谓的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以前我只是在书本上看到这句话,觉得很有道理。
但是本身对这话并没有特别深刻的理解。
可是这一次南巡,见识到各个州县的不同情况之后,我对这句话有了更加深刻的了解。
路上的百姓脸上,普遍都充满了笑容,一副满足的模样。
大家对于陌生人也都保持了足够的友好。
听说各个州县这几年处理的小偷小摸的案子也少了不少。
甚至就连我们去到桃花村这种由突厥人组成的村落,都能感受到大家的礼节。
这是非常不容易的事情。”
狄仁杰在李世民面前倒也没有那么的拘束。
想到什么就直接说什么。
“这倒确实如此!之前朕还担心大力发展商业之后,虽然大唐的经济发展起来了,但是可能会造成礼乐崩坏。
现在看来,这个担忧是多虑了。”
这个年代,对于礼节是非常看重的。
有钱虽然很重要,但是如果道德崩坏了,那么史书中会怎么记载,还真是不好说呢。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江南道各地的州县之间的交通情况,还是不如关内道那边。
除了少部分地方能够看到水泥道路的影子,大部分都还是很多年前的道路。
虽然也有进行修缮,但是整体来说还是让人觉得不是很满意。
我倒是觉得师父之前提出的要致富,先修路的说法,还是一只都成立的。
朝廷在今后的几十年间,仍然有必要鼓励各地修建水泥道路。
户部也有必要继续主持修建一些主要的干道,这样才能让我们大唐各个州县之间的联络变得紧密一些。
甚至如果将来
(本章未完,请翻页)
第(2/3)页
叛乱的可能性,更是微乎其微了。”
房玄龄进一步的加强了自己的方案,这让李世民和长孙无忌都找不到反驳的理由了。
他的这些招数,在后世已经是得到普遍性证明的好方法。
纵观各个省市县的一把手,几乎都不是本地人。
很多时候,甚至连二把手、三把手也都不是本地的。
“玄龄的这些提议不错,回头可以跟宽儿好好的交流一下。
废道改省,自然有它的独到优势,但是朝廷一下子增加了那么多的官员,百姓的负担可能会变重。
这个变化到底是好事还是坏事,还真是要好好思考一下。”
李世民是一个非常爱惜自己羽毛的帝王。
所有官员的俸禄都是出自于百姓缴纳的赋税,官员的数量增加了很多的话,就意味着赋税也需要增加才行。
这些年大唐的赋税增加很快,可能这个问题还不明显。
但是这个增幅肯定是不可能一直这样持续下去的。
李世民对这个情况倒是有着充分的认知。
“陛下圣明,微臣也觉得一下子增加了那么多的机构的话,对于官员的需求立马就会大幅增加。
就像是每个省份里头都有十八部对应的机构,而根据目前的情况来看,省份的数量比道的数量又会多很多。
这么一来,整个朝廷的官员数量可能直接就要翻一番了。
太子殿下这个做法,有收买天下读书人的企图,这种饮鸩止渴的方案,我觉得是需要反对的。”
长孙无忌再一次的给李宽上了一点眼药。
他这个话,听起来还很有道理的样子。
一时之间想要找到反驳的理由都没有那么容易。
“收买人心这个说法,微臣是完全不认可的。
就以太子殿下的威望,也根本不需要收买人心。
大唐中央朝廷对于各地的管控,客观的说,确实力度有所不足。
政令不出颐和园,这个说法虽然有点夸张,但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客观事实。
如果能够将天下划分成二三十个省份,那么朝廷通过控制各个省份来间接的掌控所有的州县。
其实反倒是比较有操作性的。
一个上下等级明确的多层级机构,用来管理各个州县是具备比较强的操作性的。
并且通过这个操作,可以进一步的削弱世家大族对于地方的掌控,让朝廷的威严变得愈发的强盛。”
虽然很难找到非常充分的证据去反驳长孙无忌。
但是房玄龄肯定不能任由他在那里反对李宽的提议啊。
废道改省,这可是李宽上任以来的三把火之一,那是绝对不能随随便便就熄灭了的。
要不然到时候对李宽的威严来说是一个比较大的损害。
“玄龄,此言差矣!
自从陛下废郡改道以来,大唐的发展是有目共睹的。
这充分的说明了现在的这种体制是非常优秀的。
这种体制才运行了二十年,立马就要大规模的修改,其中的必要性是很难让人理解的。
大唐经过陛下的励精图治,好不容易有了现在的局面,可不能被随便折腾。
要不然到时候受到损失的,可就不是一个两个百姓了。”
长孙无忌自然也不会因为房玄龄的反驳就熄火了。
“行了,这个事情不用争论了,一时半刻也争不出什么结果来。
到时候朕回到长安城之后,再跟宽儿好好的商量一下吧。”
李世民不想看到自己的左臂右膀老是在那里吵架。
这很影响心情啊。
看到李世民都这么说了,房玄龄和长孙无忌倒是没有再说什么。
而李世民觉得气氛不是很对,也就干脆让他们两个先回房休息,让兰和把狄仁杰和兕子给叫过来说话。
……
“怀英,这一路上你也看了不少州县的情况了,有什么特别的感想吗?”
狄仁杰和兕子分别坐在李世民两边,旁边自有宫女端茶倒水。
“父皇,要说感想,其实还是挺多的。
不管是襄阳还是鄂州,亦或是在洪州,百姓们普遍都已经解决了吃饭的问题。
虽然谈不上吃的多好,甚至很多人也还做不到顿顿干饭。
但是至少已经不用担心饿肚子了。
对于百姓来说,只要有口饭吃,他们就轻易不会起来渣反。
这对一个王朝的稳定性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事情。
从这方面的角度考虑,师父当年从南洋引入双季水稻,又让人不远万里的前往美洲寻找土豆、玉米和地瓜,意义实在是太大了。”
狄仁杰作为李宽的弟子,自然是要先上来给自家师父说好话。
在大唐,很多勋贵之间的关系都是很复杂的。
像是狄仁杰,他本身是李宽的弟子。
但是他又是李世民的女婿,算是李宽的妹夫,大家算是同一辈份的人。
其他彼此互为对方长辈的事情,也不是没有见过。
“豫章县这里都能够有那么多多余的大米用来酿酒,这确实说明大唐的粮食产量已经达到了一个比较让人放心的程度了。”
李世民脸上忍不住露出了一股自豪的表情。
当初他是通过玄武门之变上位的,手段肯定谈不上干净。
在史书上肯定也会留下一些不好的记录。
但是现在有那么好的成绩摆在那里,情况就有所不同了。
哪怕是再苛刻的史官,也不能否定李世民的功绩。
贞观朝是历朝历代当中最富强的朝代,李世民是千古一帝,这是一个客观事实。
“是的,我听说在辽东道那里,辽东生产建设兵团其实也是在大规模的发展酿酒产业。
在辽东道,由于地广人稀,虽然只能种植一季的水稻,但是每年多余的大米却是数量巨大。
如果不通过酿酒消耗一部分的话,那甚至会造成一些不必要的浪费。
许多州县这几年都在不断的修建粮仓。
不客气的说,大唐哪怕就是碰到什么大的灾荒,单单粮库里的粮食,都够天下百姓吃一年了。”
狄仁杰作为一个深刻了解基层情况的人,自然很清楚这个时候的百姓生活是怎么样的。
毕竟他在蓝田县也不是白待的嘛。
“辽东道的稻谷,镇北道的土豆,河北道和河南道的玉米,还有关内道的地瓜,这些粮食确实给朕带来了非常充足的底气。
除了对于粮食方面的感想,其他方便你有什么体会吗?”
李世民今晚显然是想要考教一下狄仁杰。
他可是很清楚,李宽是把狄仁杰当成是大唐未来的宰相来培养的。
这个宰相到底合格不合格,李世民自然非常的在意。
“所谓的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以前我只是在书本上看到这句话,觉得很有道理。
但是本身对这话并没有特别深刻的理解。
可是这一次南巡,见识到各个州县的不同情况之后,我对这句话有了更加深刻的了解。
路上的百姓脸上,普遍都充满了笑容,一副满足的模样。
大家对于陌生人也都保持了足够的友好。
听说各个州县这几年处理的小偷小摸的案子也少了不少。
甚至就连我们去到桃花村这种由突厥人组成的村落,都能感受到大家的礼节。
这是非常不容易的事情。”
狄仁杰在李世民面前倒也没有那么的拘束。
想到什么就直接说什么。
“这倒确实如此!之前朕还担心大力发展商业之后,虽然大唐的经济发展起来了,但是可能会造成礼乐崩坏。
现在看来,这个担忧是多虑了。”
这个年代,对于礼节是非常看重的。
有钱虽然很重要,但是如果道德崩坏了,那么史书中会怎么记载,还真是不好说呢。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江南道各地的州县之间的交通情况,还是不如关内道那边。
除了少部分地方能够看到水泥道路的影子,大部分都还是很多年前的道路。
虽然也有进行修缮,但是整体来说还是让人觉得不是很满意。
我倒是觉得师父之前提出的要致富,先修路的说法,还是一只都成立的。
朝廷在今后的几十年间,仍然有必要鼓励各地修建水泥道路。
户部也有必要继续主持修建一些主要的干道,这样才能让我们大唐各个州县之间的联络变得紧密一些。
甚至如果将来
(本章未完,请翻页)